智通财经APP获悉,华泰证券发布研报认为电池新规从政策层面严守电池安全底线,有利于解决新能源汽车由电池引发的安全事故的痛点。相关企业将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材料等措施提高电池安全性能,驱动相关新技术产业化落地步伐加快,该团队看好进展较快的相关企业。
电池安全新规来袭,政策方向强调安全技术重要性
今年以来政策层面对于电池安全升级的要求愈发迫切,工信部于 5 月 27 日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进一步提升电池安全要求。我们认为该电池新规从政策层面严守电池安全底线,有利于解决新能源汽车由电池引发的安全事故的痛点,推动电池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与长期发展,同时看好冷却系统和隔热材料、复合箔材、钠电池、固态电池等有利于提升电池安全的新技术加速投入运用。
政策层面指导陆续推出,筑牢动力电池安全底线
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主流,其可能存在的电池安全隐患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国家从政策层面针对电池安全进行了规范。5 月 27 日,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较此前标准进一步趋严、强调提高电池安全,目标达到电池发生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让车内乘员有足够逃生时间。此外,在电动自行车领域,4 月 25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于 24 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
新规要求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电池安全重要性再升级
上述两个标准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的适用范围包括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钠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等;且将被纳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进行准入管理体系。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上一版标准中要求电池单体出现热失控后的 5 分钟之内不能出现热扩散,该标准要求更为严苛——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对于电池安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认为在该标准的规范下,相关企业将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材料等措施提高电池安全性能,有利于促进行业安全健康发展。
加速推动冷却系统、复合箔材等电池安全新技术普及
从电池安全的角度,目前的新技术升级方向包括:1)冷却系统和隔热材料:通过增加水冷板面积,扩大散热面积,有效降低电池温度;通过使用防火隔热材料,实现电芯层级安全。2)复合箔材:通过引入绝缘材料有效应对热失控问题,提升电池安全性。3)钠电池:电化学性能稳定、热失控温度更高,使用过程中较锂电池更加安全,目前多家头部两轮车已开启使用。4)固态电池:通过引入不易燃的固态电解质,避免正负极接触短路引发的热失控风险,有效提升电池安全性能。我们认为电池安全要求升级,将驱动相关新技术产业化落地步伐加快,看好进展较快的相关企业。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低于预期;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相关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等通联随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