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碧桂园服务失落恒指成份股)
观点网 最近碧桂园服务在资本市场上似乎并不受待见,继跌出MSCI中国指数后,又失落于恒生指数名单。
5月17日,恒生指数公司公布季检结果,将纳入比亚迪电子,剔出碧桂园服务,成份股数目维持82只。
据物聊社了解,假设恒生指数于5月14日调整,比亚迪电子的权重为0.22%。重磅股汇丰及腾讯的权重会由8.14%及9.45%下调至上限8%。
国指方面,加入紫金矿业,剔出信义光能,成份股数目维持50只;而恒生科技指数则没有变动,成份股维持30只;恒生综合指数加入速腾聚创,未有股份剔出,成份股增至514只。
所有变动将于6月7日收市后实施,并于6月11日起生效。
一时之间有人欢喜有人愁,被剔出名单的自然是发愁的一方,其中包括碧桂园服务。
在经历关联地产公司碧桂园公开爆雷、跌出恒生国企指数与恒指成分股后,市场上对于碧桂园服务此次被剥离一点也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因为许久之前便有猜测指出,碧桂园系两只股票的恒生指数蓝筹地位不稳。
2023年5月,香港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公布当年一季度的恒生指数系列季度检讨结果,其中碧桂园遭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剔除;同年8月,碧桂园再被从恒指成分股中剔除,失去蓝筹地位。
彼时便有市场人士表示,恒指剔除碧桂园的决定在预期之内,但意外的是没有将碧桂园服务剔除。
不过此时的碧桂园服务虽仍保有蓝筹地位,但已然不在恒生国企指数之列。直到9个月后,碧桂园服务还是跌出恒指成份股了。
回看碧桂园服务在恒指的“一生”,从获纳入到被剔除一共度过了五年半的时间。2018年6月,碧桂园服务成功登陆港交所,9月便获纳入恒生综合大中型股指数成份股,并晋升为港股通股份;2019年12月,获纳入恒生中国(香港上市)100指数成份股。
2021年是碧桂园服务在资本市场上最意气风发的一年。在这一年,该公司成为行业首家突破2000亿港元市值的物企;也是在这一年,公司获纳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成份股,股价也达到了历史最高的84港元。
时过境迁,碧桂园系的两只股票均已跌出恒指成分股, 碧桂园是因为连续停牌三个月导致,因同一原因被剔除的房企还有中国恒大、融创中国、世茂集团等。而碧桂园服务或许是因为公司市值的大幅缩水。
碧桂园服务公司股价在2021年6月达到了84.437港元/股的历史最高值,此后一路“飘绿”,而后在2024年4月19日跌至4.250港元的历史最低,公司总市值也从2000多亿港元缩水至200多亿港元。
不过,碧桂园服务公司最近半年内未见有回购动作。而在3月召开的业绩会上,公司执行总裁徐彬淮曾表示,仅在极端和必要情况下才会回购保护投资者利益。
不知道此时相继失落于MSCI中国指数、恒生指数成份股算不算一种极端情况。
恒生指数是香港股票市场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认为入选的企业具有高市值和高流动性。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即是一种“优质企业”的认证,也是融资渠道的增加,“染蓝”后的上市公司往往都会迎来股价抬升。
只不过对比以往,物管行业在恒指的地位似乎日渐下滑。
在早前恒生指数公司2月份发布的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指数检讨结果中,恒指综合指数成份股数目由518只减少至514只,被剔除的名单中就包括世茂服务、新城悦服务等物企。同时,万物云作为行业龙头股之一也因流动性不足等原因而“落选”。
此外,碧桂园服务也被剔除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的成分股,转而加入到恒生综合中型/中小型股指数以及恒生港股通中小型股指数成分中;同时还从恒生大中型股质量智选指数、恒生中国民企指数以及恒生沪港通大湾区域龙头指数等三个指数中剔除。
这一变化或许也是受到房地产行业的影响,物管行业整体利润受损,行业市值规模大幅缩水。受关联方业务发展情况的影响,碧桂园服务在去年12月就发布警告称,将进行大幅度的应收账款计提和商誉减值,规模在32-41亿元范围内。
目前,物管行业整体正在进行独立化转型,碧桂园服务同样也在努力摆脱地产公司带来的影响。
2023年,为减少商业管理业务对关连方的依赖,该公司附属公司提前终止了与碧桂园集团签署的商业物业租赁合同。在市场拓展方面,碧桂园服务去年新增外拓面积7606万平方米,其中来自关联方的部分仅在1000万平方米左右。
对碧桂园服务而言,目前的重心应该还是在业务发展上,跌出指数名单对其影响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5月14日被MSCI中国指数剔除,公司股价仅下跌2.17%;而在5月17日被剔除恒指成份股后,公司股价不跌反涨9.82%。之所以有如此表现,或由于碧桂园服务在这两个指数中的权重都不高,前者为0.08%,后者为0.1%。
摆脱关联方影响、业务转型将是碧桂园服务未来的重点股票融资融券。